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新闻中心

当ai走进采购部,有人慌了,有人笑了

详情

当ai走进采购部,有人慌了,有人笑了


上周参加「2024中国供应链创新峰会」,坐在我旁边的是一位做了12年采购的张经理。
当台上某制造企业采购总监说出“我们用AI采购系统把供应商比价时间从3天缩短到2小时,季度采购成本下降15%”时,张经理的笔突然停了——他攥着笔记本的手背上,青筋都爆了起来。

散会后他跟我说:“昨天我还在加班核对20家供应商的报价,眼睛都花了。现在突然觉得,自己像个‘人工比价机器’,迟早要被取代。”

这不是张经理一个人的焦虑。
据《2024年AI采购行业发展报告》显示:

  • 63%的采购从业者担心“AI会抢走自己的工作”;

  • 78%的企业计划在未来18个月内引入AI采购系统;

  • 已经使用AI采购的企业中,85%的采购经理表示“工作效率提升了50%以上”


AI采购,不是未来时,而是正在发生的现在时。
当机器开始帮你比价、预测需求、预警供应商风险,采购经理的价值,到底在哪里?


采购经理的“隐形崩溃”,藏在每一次加班里


张经理的焦虑,源于采购工作的“双重困境”——繁琐的事务性工作,吞噬了所有创造价值的时间

我采访了10位采购经理,总结出他们最崩溃的3个瞬间:

#### 1. “比价比到眼瞎,还是怕漏了更便宜的”
某零售企业采购经理李姐:“上次采购一批包装材料,我找了15家供应商,每家的报价、材质、交货期都不一样。我花了2天时间做Excel表格对比,最后选了一家报价最低的,结果收到货发现材质不符合要求,又得重新找供应商,被老板骂了一顿。”
痛点:人工比价效率低、易出错,还可能因为信息差错过最优选择。

#### 2. “需求预测靠猜,库存要么积压要么短缺”
某制造企业采购经理王哥:“上个月销售部说要加单1000台设备,我赶紧催供应商备货,结果最后只卖了500台,剩下的原材料堆在仓库里,占用了几百万资金。这个月销售部又说要减产,我得跟供应商协商减少订单,可人家已经开始生产了,要赔违约金。”
痛点:传统需求预测靠经验,准确性低,导致库存成本高企或生产中断。

#### 3. “供应商风险像颗定时炸弹,不知道什么时候爆”
某医疗企业采购经理陈姐:“去年我们合作了一家供应商,看起来资质不错,结果突然因为环保问题被查封,导致我们的原料断供,影响了3个批次的产品交付,客户投诉率飙升。”
痛点:供应商风险难识别,传统的资质审核只能看表面,无法提前预警。

这些痛点,不是“努力就能解决的”——当工作的核心是“重复劳动”,再拼命也逃不过“效率陷阱”
就像张经理说的:“我每天都在忙,但不知道忙的意义是什么。”

AI采购不是“取代人”,而是“解放人”

当我们谈论AI采购时,到底在谈论什么?
不是让机器完全取代采购经理,而是让机器做“人不擅长的事”,让人做“机器做不了的事”

#### AI采购的3个核心价值:把“繁琐”交给机器,把“价值”留给人

##### 1. 智能比价:从“人工Excel”到“AI秒级分析”
某电商企业使用AI采购系统后,采购员小杨的工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:
以前她要花3天时间收集20家供应商的报价,然后做Excel表格对比价格、质量、交货期、服务等10个维度的信息;
现在她只要在系统里输入采购需求(比如“采购1000个手机充电器,要求Type-C接口、20W快充、质保1年”),系统会自动从数据库中调取50家符合条件的供应商信息,10秒内生成最优推荐——不仅价格最低,还标注了供应商的履约率、舆情风险、历史合作评价。
小杨说:“以前我是‘比价工具’,现在我是‘决策专家’——只要审核系统的推荐结果就行,剩下的时间可以去和优质供应商谈判,争取更好的付款条件。”

数据支撑:使用AI比价系统后,该企业采购成本下降了12%,比价效率提升了80%。

##### 2. 需求预测:从“经验猜”到“AI精准算”
某食品企业的采购经理刘哥,以前做需求预测全靠“感觉”:“比如夏天到了,我就多进点冷饮原料;节日到了,就多进点礼盒包装。”结果经常出现“卖不完积压”或“不够卖断货”的情况。
后来企业引入了AI需求预测系统,系统会分析历史销售数据、市场趋势、季节因素、竞争对手动态等100多个变量,生成精准的需求预测报告。
比如去年中秋节前,系统预测“月饼礼盒的需求会比去年增长30%,其中低糖月饼的需求增长50%”,刘哥按照这个预测采购,结果月饼礼盒卖断货,低糖月饼的销量更是比去年翻了一番。
刘哥说:“以前我是‘背锅的’,现在我是‘预判的’——AI帮我把需求预测的准确率从60%提升到了90%,老板再也不骂我了。”

数据支撑:该企业库存周转率提升了35%,库存积压成本下降了25%。

##### 3. 风险预警:从“事后救火”到“事前预防”
某汽车企业的采购经理周姐,以前最怕的就是“供应商突然出问题”:“比如去年有个供应商因为资金链断裂倒闭,导致我们的零部件断供,停产了3天,损失了几百万。”
现在企业使用AI供应商风险预警系统,系统会实时监控供应商的财务数据(如现金流、负债率)、履约记录(如交货延迟率、次品率)、舆情信息(如环保处罚、法律纠纷),一旦发现风险,会立即向周姐发送预警通知。
比如上个月,系统预警了一家供应商的“现金流断裂风险”,周姐赶紧联系供应商了解情况,发现他们确实遇到了资金问题,于是提前找了替代供应商,避免了断供风险。
周姐说:“以前我是‘救火队员’,现在我是‘风险管理者’——AI帮我把供应商风险的发生率从20%降到了5%,再也不用半夜起来处理紧急情况了。”

数据支撑:该企业供应商风险损失下降了40%,供应链稳定性提升了60%。

#### AI采购时代,采购经理的“不可替代性”在哪里?
有人问:“既然AI能做这么多事,采购经理还有存在的必要吗?”
答案是:AI能解决“效率问题”,但解决不了“战略问题”
采购经理的核心价值,从来不是“比价”“下单”这些事务性工作,而是:

  • 供应商关系管理:与优质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,争取更好的 terms(比如更低的价格、更长的付款期、优先供货权);

  • 战略采购: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,优化供应链结构(比如从“单一供应商”转向“多供应商”,降低风险);

  • 成本优化:通过分析采购数据,找出成本高的环节(比如某类物料的运输成本过高),制定优化方案;

  • 供应链创新:探索新的采购模式(比如“联合采购”“VMI供应商管理库存”),提升供应链的竞争力。

就像某企业采购总监说的:“AI是我的‘左脑’,帮我处理数据和逻辑;而我是‘右脑’,帮企业做战略决策。”


从“采购经理”到“供应链战略专家”,你需要这张“通行证”


AI采购时代,采购经理的职业发展,迎来了“从量变到质变”的拐点——
以前,你可能因为“会比价”“会谈判”而被认可;
现在,你需要因为“懂数据”“懂战略”“懂AI”而被需要。

这时候,一张供应链职业经理人证书,就能成为你职业升级的“加速器”。

#### 为什么说“供应链职业经理人证书”是AI时代的“必备通行证”?

  • 覆盖AI时代的核心能力


证书的课程体系,不仅包含传统的采购管理、供应链运营,还新增了“供应链数据分析”“AI在供应链中的应用”“战略采购管理”等模块,帮你掌握AI时代的必备技能。
比如“供应链数据分析”课程,会教你如何用Python处理采购数据、用Tableau做数据可视化、用机器学习做需求预测——这些技能,正好是AI采购时代需要的。

  • 行业认可的“专业标签”


该证书由香港供应链管理协会(港认协)颁发,是供应链领域的权威认证,被很多企业视为“招聘与晋升的重要条件”。
比如某500强企业的采购经理岗位要求中,明确写着“持有供应链职业经理人证书者优先”;某企业的晋升制度中,“获得供应链职业经理人证书”是从“采购主管”升到“采购经理”的必要条件。

  • 职业发展的“路径指引”


证书不仅是一张纸,更是一套职业发展的方法论
比如课程中的“职业发展规划”模块,会教你如何从“采购专员”升到“采购经理”,再升到“供应链总监”;如何打造自己的“核心竞争力”,在AI时代脱颖而出。


#### 案例:从“采购专员”到“供应链经理”,他用1年时间完成升级
小王是某制造企业的采购专员,做了3年,一直卡在“专员”岗位,看不到晋升的希望。
2023年,他报考了供应链职业经理人证书,系统学习了“供应链数据分析”“AI采购”“战略采购”等课程。
拿到证书后,他用课程中学的“数据分析法”,分析了企业的采购数据,发现某类物料的运输成本比行业平均高20%,于是建议企业更换运输供应商,结果帮企业节省了50万元成本。
老板看到了他的能力,2024年年初,把他提拔为“供应链经理”,负责企业的AI采购系统实施。
小王说:“如果没有这张证书,我可能还在做‘比价’的工作。现在,我能参与企业的战略决策,感觉自己的价值提升了不止一倍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