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新闻中心

告别 “冤种采购”:从联动部门到需求建模,一步到位

详情

每个采购经理都懂的“供应链惊魂” 

凌晨3点,张经理的手机突然震动。他迷迷糊糊摸起手机,看到“供应商李总”的备注,瞬间清醒——上次这个点打电话,是原材料仓库着火;上上次,是物流车在高速上抛锚。 
“张哥,对不起……”李总的声音带着哭腔,“这批进口钢材被海关扣了,说是原产地证明有问题,至少要延迟10天才能放行。” 
张经理猛地坐起来,翻开桌上的生产计划表:明天是客户A的大订单交付日,这批钢材是核心原料。延迟10天,意味着500万的订单违约,客户可能会转投竞争对手,甚至要支付巨额赔偿金。 
他揉了揉太阳穴,打开微信通讯录,开始翻找“备用供应商”列表——这已经是他这个月第三次凌晨“救火”了。 

采购的“底层矛盾”:从“找便宜”到“保生存” 

张经理的经历,是当下采购行业的缩影。 
某全球供应链研究所2024年数据显示: 

  • 63%的企业表示“过去一年供应链中断次数增加了50%”; 

  • 47%的采购经理认为“‘稳定供货’比‘降低成本’更重要”; 

  • 32%的企业因供应链问题导致客户流失率超过10%。 

采购的核心矛盾,早已从“如何找更便宜的货”,变成了“如何找更靠谱的货”。 
我们采访了10位采购经理,他们的痛点高度一致: 

  • “选供应商像开盲盒”:明明查了资质、验了厂,还是遇到“收了钱就跑路”的供应商; 

  • “需求预测像猜谜”:市场突然爆火(比如去年的露营装备),供应商跟不上产能,只能眼睁睁看着订单流失; 

  • “风险控制像救火”:每次出问题,都要临时找替代方案,成本翻倍不说,还影响客户信任。 

从“被动救火”到“主动建墙”的“三链模型” 

在调研中,我们发现一家制造企业的“反脆弱”经验,或许能给采购从业者启发。 
这家企业是做新能源电池的,去年遇到芯片短缺时,没有像同行那样停工,反而实现了“零中断”。他们的秘诀,是构建了“三链模型”: 


#### 1. 供应链:从“单一依赖”到“多元布局”
之前,他们的芯片只从一家国外供应商采购。2022年,他们开始拓展国内供应商,选择了两家具备芯片设计能力的中小企业,签订了“优先级供货协议”(当需求激增时,供应商优先满足他们的订单)。 
结果,去年国外供应商因疫情中断供货时,国内供应商及时补上了缺口,产能没有受到影响。 

#### 2. 数据链:从“模糊猜测”到“可视化预测”
他们用数字化采购平台整合了所有供应商的“产能、库存、物流、质量”数据,实时监控供应链状态。比如,当某供应商的库存低于警戒线时,系统会自动提醒采购经理“寻找替代供应商”;当物流延迟超过2天,系统会触发“紧急调货”流程。 
通过数据可视化,他们把“被动救火”变成了“主动预警”,去年供应链中断时间减少了70%。 

#### 3. 信任链:从“甲乙博弈”到“伙伴共生”
他们没有把供应商当成“压价的对象”,而是当成“战略伙伴”。比如,每年都会和核心供应商召开“战略会议”,分享企业的长期计划(比如未来3年的产能扩张计划),让供应商有信心加大产能投入;当供应商遇到资金困难时,他们会提前支付部分货款,帮助供应商度过难关。 
这种“共生关系”,让供应商愿意在关键时刻“优先支持”他们——去年芯片短缺时,国内供应商甚至把自己的库存“让”给了他们。 

普通人的“韧性采购”:3个可立即行动的方法 

其实,“三链模型”不是大企业的专利,普通采购从业者也能应用: 


#### ❗️ 小技巧1:给关键原材料“备2个备胎” 
对于影响生产的核心原材料(比如芯片、钢材),至少找2-3家替代供应商。不用追求“最优价格”,但要确保“能及时供货”。比如,你可以和备用供应商签订“框架协议”,约定“当主供应商无法供货时,备用供应商在48小时内发货”。 

#### ❗️ 小技巧2:用“台账”代替“记忆” 
做一个“供应商台账”,记录每个供应商的“产能、库存、交货时间、质量问题率”等数据。每周更新一次,当某供应商的“质量问题率”超过5%时,就可以考虑替换了。比如,你可以用Excel做一个简单的表格,或者用专业的采购工具(比如“企查查采购版”)自动生成台账。 

#### ❗️ 小技巧3:做“倾听者”而非“压价者” 
和供应商沟通时,不要只谈“价格”,多问“你有什么困难?”“我能帮你什么?”。比如,当供应商说“最近原材料涨价,利润太低”时,你可以和他一起分析“有没有降低成本的方法”(比如更换原材料供应商),而不是直接压价。这样,当你遇到困难时,供应商也会愿意帮你。 

采购的“角色进化”:从“成本控制者”到“战略守护者” 

有人说,采购是“企业的胃”,负责给企业输送营养。但现在,采购更像是“企业的免疫系统”,负责抵御供应链的风险。 
供应链韧性不是“备足货”,而是“备对货”;不是“避免问题”,而是“有能力解决问题”。 
作为采购从业者,我们的工作不再是“砍价”,而是“构建企业的隐形护城河”——我们的每一个决策,都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