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新闻中心

别让 “赶进度” 变成 “踩大坑”:采购必学的供应商筛查法则

详情

凌晨2点,采购专员小杨的电脑屏幕还亮着——上周刚签的供应商突然被曝资质造假(附#某大厂因供应商造假损失千万#热搜截图),导致生产线停了3天,老板拍着桌子骂:“你怎么审核的资质?”客户也打电话催:“再延迟交货,我们就换供应商!” 
小杨揉着太阳穴翻聊天记录,想起供应商当初拍着胸脯说“资质绝对没问题”,想起自己因为赶进度没查全资料……采购的苦,只有自己懂:明明是“为企业省钱”的岗位,却常成“背锅侠”;明明想选靠谱供应商,却总被“表面功夫”骗 


其实,小杨的经历不是个例。 
据CPPM(注册职业采购经理)协会2024年调研:63%的采购人员每年至少遇到1次供应商风险(资质造假、质量不达标、延迟交货),其中41%的风险源于“审核流程不专业”—— 

  • 要么因为“信任熟人”,没查供应商的信用记录; 

  • 要么因为“赶进度”,没去工厂实地验证; 

  • 要么因为“不懂方法”,把“资质齐全”等同于“靠谱”。 

就像这次某大厂的事件,供应商用“PS的资质证书”蒙混过关,采购团队没做交叉验证(比如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),最终导致千万损失。 
采购的坑,从来不是“运气差”,而是“专业能力没跟上” 

为什么有的采购人员能“避开90%的坑”?因为他们掌握了系统的供应商管理方法——这也是CPPM认证课程的核心内容。 
以小杨的同事小李为例,去年考了CPPM后,用“三查三验”法优化了供应商审核流程,今年上半年没踩一次坑,还帮公司降低了18%的采购成本 

##### 1. 查“信用底”:别只看“资质复印件”
小李会先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天眼查查供应商的“黑历史”:有没有失信被执行人记录?有没有行政处罚?有没有法律纠纷? 
比如上次选包装供应商,他查到一家公司有“虚假宣传”的行政处罚记录,直接淘汰——后来听说这家公司果然因为质量问题被客户投诉。 

##### 2. 验“真实力”:别只听“口头承诺”
小李坚持“没去工厂实地考察,绝不签合同”。他会看这3点: 

  • 工厂的生产设备是不是符合要求?(比如食品供应商有没有无尘车间) 

  • 工人的操作是不是规范?(比如电子厂有没有静电防护) 

  • 仓库的库存管理是不是有序?(比如原材料有没有过期) 

“实地看一眼,比听供应商说10遍都管用”,小李说。 

 3. 盯“全流程”:别只关注“交货那一刻”
小李会给供应商做“全生命周期评估” 

  • 交货前:确认生产进度,避免延迟; 

  • 交货时:抽检产品质量,不符合要求直接退货; 

  • 交货后:跟踪客户反馈,比如有没有出现质量问题? 

“采购不是‘买完就完了’,而是要盯着整个供应链”,这是CPPM教他的“长期思维”。 


有人说,采购是“花钱的岗位”,但其实,采购是企业供应链的“守门员”——选对供应商,能帮企业降低成本、提高效率;选错供应商,可能让企业损失千万、失去客户。 
就像小李说的:“考CPPM不是为了‘拿证’,而是为了‘有底气’——当我用专业方法选供应商时,我知道自己不是在‘碰运气’,而是在‘为企业负责’。” 
采购别再当“背锅侠”,专业能力才是你的“保护伞”